iphone SE2

作者:达西

在上部手机即将服满3年役时,而恰好身边一位同事也换上SE2的气氛下,同时自身对科技产品也有点兴趣,没有使用过ios也着实说不过去,这价位也恰好是吸引部分安卓用户转向苹果阵营的合理心理区间(当时的媒体这么写道)。一切都这么合适,于是也就下单了。

就像你们SE3节目中提到的在音量渐大后,屏幕自身也伴随着越来越强的震动,当时我也着实一惊——这就是苹果?品控,细节人人夸的苹果?(rnm,退钱!)但一两天后发现一边大音量播放声音,一边滑着屏幕的场景其实我很少遇到。经过适应新系统的阵痛期后,也越发了解这个苹果园的情况。在我个人看来,小尺寸、单摄、非全面屏、LCD屏、无高刷(体验过高刷)、无面部解锁、老模具(管他用了几代的模具)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而真正成为问题的是信号与续航,在同样的环境下,SE2往往是最先掉线的,别有我差、别差我无,我的不是联通卡,强调!!!而这也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情况(尤其像导航与扫各种码时)下增加了些许不安全感。续航在开始时差不多满足一天的使用,在使用一年多后,电池寿命变为百分之八十几,一天需要两三充,于是自己从网上买了电芯,自己动手换了,过程也蛮好玩的,其实也没多难。而且我也试过套上带引磁环的手机壳后,再使用三方背夹电池,但是那发热着实严重,而且高温是最为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之一。

最后想简单说下系统了,苹果系统就像是美国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的话就像安卓和国内。前者在适当的规则与自由下,开发者、系统、用户三者共同玩一个可愉快接受的游戏,典型的例子的就是文件管理,可以回忆下你是如何从一个软件保存文件,再如何通过另一个软件找到并发送出去,以及其中的文件夹分类方式,安卓则是我全都给你。

SE2除去那两个问题外,绝对是裤兜里最趁手的“口袋刀(大多数为标准的非管制道具)”。等待下次合适的时机再换成非ios手机。另外后面有次从桌上掉到地上竟然把后置摔坏了(rnm,退钱!),但微信扫码时竟自动切换成前置且可用,细节!当然也被我简单的修好了。

同时也祝愿TESTV七周岁快乐,坚守价值,相信可能            

iPhone 4s————我心目中苹果最完美的作品

作者:Renzhe Lee

 这台iPhone 4s是母亲送给我的,30Pin接口也是当年三通线的标配,前后双玻璃面板和不锈钢边框是乔布斯的杰作,也是苹果工业设计的顶峰,它的精致和美观已经难以用语言形容,满足了我对质感的所有幻想;但玻璃易碎的特质也使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现在仍被前后两片膜妥善的保护着,从来没有维修过。缺憾还是有的:边框积了很多污垢,不好清理;镜头落了一个灰点;螺丝也因为滑丝卸掉了一个。

A5芯片是Apple Silicon的第一个迭代芯片,那时候芯片性能动不动就是几倍的提升,小时候一直拿它玩保卫萝卜,连连看,PVZ之类的游戏,A5的杰出性能助力了iPhone 4s成为当时傲视群雄的存在。

Retina显示屏,这在当时是绝对撼动世界的技术。他让年少的我认为屏幕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不是什么“大果粒”,现在很难相信,Retina显示屏还需要足够强的SoC性能才能够被驱动,而苹果在第一代Apple Silicon上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新的800万像素摄像头为人人使用手机拍照奠定了一个基础,它做到了足够好的效果,配合Retina显示屏,可以说,这台4s的拍照素质到现在也不落下风

(样张,画质经过微信压缩)

这台4s承载了我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的所有回忆,每次看到它仿佛都看见了我小时候的模样:那时家人都很健康,用手机也比现在人讲究多了,互联网还很难说发达。它的系统也停留在了iOS 6.1.3。现在它被我以纪念品的身份收藏着。

iPhone SE3

它的基本表现

主观综合评分

5.0分

观众评分

----分

购入价

¥3699

啪出价

待啪出

小米 12Pro

它的基本表现

主观综合评分

6.2分

观众评分

----分

购入价

¥5399

啪出价

----

华为 P50 Pocket 【值不值得买第532期】

它的基本表现

主观综合评分

6分

观众评分

----分

购入价

¥8988

啪出价

----

海信A5 Pro CC和掌阅C6,我会选择哪一类?

以前上学的时候一周至少2次,进出学校门口的书店,32开,一天一本一毛钱。

 

弹指之间,那些书店早已不复存在,租书卡也找不到了,现在除了还会买少数的资料设定集和CG图册,其余基本都变成了pdf,equb。我并不排斥这种,反而觉得方便,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想法,可能就是:如果看电子版也能像真书一样的质感就好了……

 

2019年,我曾经用过一段时间海信A6,当时墨水屏手机给我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屏幕局促,操作迟钝。今年彩色版出来了,有手机,也有阅读器,彩色墨水屏的春天又来了。我赶紧迫不及待的买来了海信A5 Pro CC和掌阅C6,使用过后的体验,节目中基本列了出来,围绕看漫画的体验,总结了三个方面:屏幕,重影,系统。有些观众可能会说体验不全面,比如较少提到看视频,玩游戏。但对我而言,它只是符合部分用户需求,具备独特功能的手机。如果把看视频的缺点放大,观众看的开心,弹幕刷刷,就像看耍猴的一样。这是对这款产品的不尊重。

 

海信A5 Pro CC在看视频,玩游戏方面功能不足,是正常的,
但在阅读上的体验不足,是糟糕的。

 

相比它,掌阅C6距离我心目中的样子更接近,尺寸和32开更接近,色彩也饱满一些。唯一的缺憾就是需要我破解去搞一些资源。所以我开始回想,为什么要买一个墨水屏手机,移动网络?小? 随时看漫画?的确是有这个优势,但现实是我每天看漫画的时间并不多,1~2个小时,在线漫画对我这种程度的用户来说,并不具有优势。反而阅读器更符合我对彩色漫画的追求。

引发我这个数码爱好者思考的「逆流」产品 —— 新 iPhone SE

16 年,我买了一台 iPhone SE,当时的我不喜欢大屏,觉得手机就应该握在手里小巧轻便,我也不想拿出一个月工资的预算去买部手机。它是我第一台 iPhone,我很怀念它。

 

17 年,我对 SE 非常满意,在它的 4 寸屏幕上,看完了 iPhone X 的发布会。我对 iPhone X 感到惊艳,也为 iPhone 8 感到唏嘘。那时候他们说:全面屏时代要来了,但我丝毫没有想换掉 SE 的欲望。

 

18 年,拍照、游戏、续航……我感到了 SE 的力不从心。我拥抱了全面屏,选择了 iPhone Xr,全面屏和大尺寸机身,提升了观感,却限制了手感。SE 开始在抽屉深处吃灰,时不时被我拿出来把玩后感叹一番。

 

19 年,我收集着新一代 SE 的传闻,同尺寸机身,全面屏设计,用着厚重 Xr 的我,无比期待着新一代 SE。

 

20 年,我终于等到了它。

 

我喜欢它优雅的外形,轻薄的手感。

 

但我怀疑我自己,还能不能适应四年前,非全面屏的观感和使用习惯。

 

答案既肯定,也否定。

 

肯定在于,对 SE 的使用习惯就像一种肌肉记忆,一旦想起如何操作,就马上可以熟练使用。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伴随着熟悉的惊喜感。

 

否定在于,屏幕观感实在太直观了,轻、薄、更好交互逻辑,这三点和全面屏并不冲突。否则我也不会在 19 年无比期待着全面屏款新 SE。

 

在使用 iPhone SE 的过程中,这种冲突无处不在,而这个产品本身,也启发了我许多思考。

比如,对「绝大多数」的思考。

 

绝大多数的用户。

 

在体验 SE 的时间里,我开始观察周围的人群,地铁里,公交上,十字路口前。许许多多的苹果用户依旧使用着 iPhone 6、6s、7。

 

作为一名数码爱好者,在过去,我难以想象一部主力机能用四五年都不换。但现在我发现,绝大多数人,他们不追求最新的技术,也不会对各种参数如数家珍,电子设备的更新周期比我们想象的更长。

 

他们不在乎跑分,只在乎使用。

 

新技术、高参数固然有意义,但回归到自己对手机要求和需求,这才是硬道理。

绝大多数的使用。

 

内置 A13 芯片的 iPhone SE 可以剪 4K 视频实时渲染,可以运行最考验性能的 iOS 游戏大作,也可以像每年 WWDC 上的演示一样使用最新的 AR 软件。

 

但……这是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的使用吗?

 

即时通讯、社交网络、视频文章、购物外卖,这才是。

 

所以 iPhone SE 是一个极其理性的选择,它需要消费者知道自己对手机明确的需求,以及能否接受它的「逆流」。

 

最后,我想回归到一个基于消费者立场,媒体角度的思考。

在数码圈里,我们太容易形成信息的回音室了,屏幕越来越大,处理器越来越快,价格也越来越高。我们疲于参数,渴望新的颠覆,期待划时代的产品。我们需要技术进步,但也需要回归现实。

 

回归到六亿人月收入不足千元的现实,回归到九亿网民七成月收入不足五千元的现实,回归到世界范围内 iPhone 机型占比最大的是 iPhone 7 的现实。

 

回归到,我们才是少数派的现实。

 

所以可能你不喜欢 iPhone SE,但一定有人喜欢它,或者需要它。

 

过去四年,苹果没有提供这样的选择,现在,有了。

 

对 iPhone SE 的观察过程,一直让我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和结尾的两句话: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
并不是个个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1亿,小米

你还记得你的第一台手机是像素是多少吗?

 

我的第一手机是诺记的X3,像素是320万。那个时候打开相机的次数屈指可数,320万的摄像头也毫无作用。

 

你熟知你现在手机的像素是多少吗?800W、1200W还是2400W?你把它用起来的时候多吗?

 

我现在用的是小米10Pro ,一亿像素!

 

从320W到1 亿像素的硬件提升,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是生活需求?还是手机在其他硬件方向找不到突破口而病急乱投医的结果?

 

我觉得两者兼顾,是现在最好的一个平衡点。

 

对于很多不太接触摄影的人来说,相机就是用来拍摄PPT,当做扫码枪用的,那一亿像素确实没用。

 

但对于一些有拍照基础的人来说,怎么看待手机的一亿像素?对于我来说,考虑到它是手机上的一亿像素。手机的便携,手机的使用频率,手机功能的多样性。在没有相机的情况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况且小米10Pro的成像质量真的有些超出我的预期。

 

估计小米10Pro会成为今年旗舰机的警戒线。想要做一款成功的高端旗舰手机,综合表现一定要比小米10Pro好才可以。(这么说来怎么像是在踩小米10pro呢,哈哈哈~~~)

 

小米10Pro确实没有什么很明显的缺点,因此我的观点和感受都是真实的。看到弹幕很多人说“恰饭”,真的无法理解。况且在节目中我也说了手机是经过两轮抢购在京东上购买到的啊!

 

哎……

多亲2 Pro 内心的观点

使用这台手机,一周多。

 

其实更多的是在思考这台手机的意义,以及作为一款成熟的产品会在市场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为此,我查阅了一些帖子以及部分博主的视频,得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有网友在底下评论里有回复到说,一些特性没有讲到,比如学生模式,APP安装限制。我想在这里做一个回馈或解释。

 

作为一款500元左右的手机,多亲在市场里的定位,从价格上来说是属于低端机,购买人群大概会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想买便宜手机的,一种则是作为备机的。

 

从功能特色上来说,多亲的特点比较混乱,这是我的感觉。老人机不能够,学生机,显而易见,如果我是一名高中生,这台机器爸妈第一天给我买来,第二天可能就被破解了,当然我会接着玩下去,并不会因为性能差而有任何抱怨。

 

家长的确能控制,可以远程操控,就像步步高家教机一样,安装和使用一些软件是需要申请的。这种方式我个人不喜欢,因为它不是我认可的制约方式,是的,它的确看起来智能,省心。

 

大概在未来,我会给儿子买一台待机持久的诺基亚,或者不禁止他使用智能手机。

 

多亲自己有说,它没明确什么定位,而是AI助手,所以以上是我的观点,网友自己也有自己的观点。我只想告诉大家我对于这台手机的看法,而对于不想提及的,或者影响我观点的一些内容,可能会一笔带过,也可能不用。

 

最后,借此机会,我还想再说,我喜欢这该死的屏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