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我这个数码爱好者思考的「逆流」产品 —— 新 iPhone SE

16 年,我买了一台 iPhone SE,当时的我不喜欢大屏,觉得手机就应该握在手里小巧轻便,我也不想拿出一个月工资的预算去买部手机。它是我第一台 iPhone,我很怀念它。

 

17 年,我对 SE 非常满意,在它的 4 寸屏幕上,看完了 iPhone X 的发布会。我对 iPhone X 感到惊艳,也为 iPhone 8 感到唏嘘。那时候他们说:全面屏时代要来了,但我丝毫没有想换掉 SE 的欲望。

 

18 年,拍照、游戏、续航……我感到了 SE 的力不从心。我拥抱了全面屏,选择了 iPhone Xr,全面屏和大尺寸机身,提升了观感,却限制了手感。SE 开始在抽屉深处吃灰,时不时被我拿出来把玩后感叹一番。

 

19 年,我收集着新一代 SE 的传闻,同尺寸机身,全面屏设计,用着厚重 Xr 的我,无比期待着新一代 SE。

 

20 年,我终于等到了它。

 

我喜欢它优雅的外形,轻薄的手感。

 

但我怀疑我自己,还能不能适应四年前,非全面屏的观感和使用习惯。

 

答案既肯定,也否定。

 

肯定在于,对 SE 的使用习惯就像一种肌肉记忆,一旦想起如何操作,就马上可以熟练使用。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伴随着熟悉的惊喜感。

 

否定在于,屏幕观感实在太直观了,轻、薄、更好交互逻辑,这三点和全面屏并不冲突。否则我也不会在 19 年无比期待着全面屏款新 SE。

 

在使用 iPhone SE 的过程中,这种冲突无处不在,而这个产品本身,也启发了我许多思考。

比如,对「绝大多数」的思考。

 

绝大多数的用户。

 

在体验 SE 的时间里,我开始观察周围的人群,地铁里,公交上,十字路口前。许许多多的苹果用户依旧使用着 iPhone 6、6s、7。

 

作为一名数码爱好者,在过去,我难以想象一部主力机能用四五年都不换。但现在我发现,绝大多数人,他们不追求最新的技术,也不会对各种参数如数家珍,电子设备的更新周期比我们想象的更长。

 

他们不在乎跑分,只在乎使用。

 

新技术、高参数固然有意义,但回归到自己对手机要求和需求,这才是硬道理。

绝大多数的使用。

 

内置 A13 芯片的 iPhone SE 可以剪 4K 视频实时渲染,可以运行最考验性能的 iOS 游戏大作,也可以像每年 WWDC 上的演示一样使用最新的 AR 软件。

 

但……这是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的使用吗?

 

即时通讯、社交网络、视频文章、购物外卖,这才是。

 

所以 iPhone SE 是一个极其理性的选择,它需要消费者知道自己对手机明确的需求,以及能否接受它的「逆流」。

 

最后,我想回归到一个基于消费者立场,媒体角度的思考。

在数码圈里,我们太容易形成信息的回音室了,屏幕越来越大,处理器越来越快,价格也越来越高。我们疲于参数,渴望新的颠覆,期待划时代的产品。我们需要技术进步,但也需要回归现实。

 

回归到六亿人月收入不足千元的现实,回归到九亿网民七成月收入不足五千元的现实,回归到世界范围内 iPhone 机型占比最大的是 iPhone 7 的现实。

 

回归到,我们才是少数派的现实。

 

所以可能你不喜欢 iPhone SE,但一定有人喜欢它,或者需要它。

 

过去四年,苹果没有提供这样的选择,现在,有了。

 

对 iPhone SE 的观察过程,一直让我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和结尾的两句话: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
并不是个个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小帅鸽,深陷“拍照”泥潭

大家好,我是小帅鸽,这次体验了富士X-Pro3相机。所以在咱们官网这个地盘上和大家唠唠我是如何拥有相机的,以及一个冒险小故事吧。

 

第一次对相机产生好感是高中毕业照时,同学给了我一台佳能的单反,叫我帮他和另一个同学拍合照。相机给到我手里时,应该是全自动档,我要做的就是把人框在相机里,然后嘴里倒数3…2…1。快门声落下,两位同学飞快跑过来看看拍成啥样。当时我就在它们身后垫着脚看相机屏幕里的画面。在他们俩的夹缝中,我看到了一张堪称完美的照片。精彩巧妙的黄金构图,极具空气感的画面;高光亮而不溢,暗部黑而不死;焦内如刀割般犀利,焦外如奶油般化开。我心里默默感叹,这就是相机拍的照片吗,i了i了。站在身后的我,虽然看不见两位同学的表情,但我确定他们俩早已目瞪口呆,惊叹于我的拍照技术。随后,他们转过身对我说:“JH,照片儿撇的阔以哦,谢谢”,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了。我杵在原地,沉浸在我的拍照天赋之中,想着自己要是有一台相机就好了。只是过了一会儿,那两位同学回来了,同事还拉来了另外一位同学,在相同的地方,相同的机位重新拍了一张。(我太难了…)

 

15年,高中毕业季礼物,购买了尼康D810单反…

 

相机被我买来之后,它很幸运,没有吃灰,而是一直陪伴我到快门都给拍坏了(拍了很多延时)。大学,我在寝室天天看拍照教程,每天在现在主流的图片社区看一些大神拍的照片。当然,相机的发展历史也看,包括一些经典名作的分析,毕竟还是要提升一下内涵的嘛。这也是为什么我想体验体验复古旁轴相机的原因(富士X-Pro3)。没接触过的东西,总是充满了神秘感,驱使着我们去体验把玩一番。

 

再讲一个小小故事吧。那时,相机刚用不久,我就带着它去河边拍照。为什么要到河边?因为想拍点夜晚中城市倒映在水中的照片,那段时间我经常在网络上看这类照片,所以自己也行尝试一下。在河边的我为了下到离水面更近的地方,我选择了从高一点的土坡纵身一跃到河边。接下来等着我的就是一场”报警案“。

 

因为河边的泥土看似坚固可靠,实则泥泞不堪。在我接触土地的一瞬间,我的重量瞬间将我整个腿插入了泥土中。我来不及思考就想从土里拔出我的脚。可是哪有那么容易。(稀释的土壤没有任何受力点,我只感觉到身体一直向下沉。)千钧一发之际,我想到了警察叔叔。我立刻从上衣兜里摸出手机拨打了110,告诉他们,我在XX河边双脚陷入泥土中,感觉身体还在下陷,希望他们赶紧来救我。在警察叔叔赶来的路上,我能做的就是赶紧想办法自救。我把新买的相机和三脚架平放在泥土之上,弯腰,双手不停的在我的脚边刨出尽量大的空间。大概来来回回刨了20多下,我感觉到我都脚能拿出来了。我抓住岸边戈壁的土壤上长出来的杂草,拉着它们使劲把脚往外拿,终于脚拔了出来,后面几下是怎么扑腾上岸的我确实忘记了,总归是有惊无险。上岸之后,我第一时间回拨了110,告诉他们不用来救我了,我自己已经挣扎出来了。他们在确定我并无大碍之后,安心的挂断了电话。挂断电话之后,我发现我的6S里满是泥土。现在我使用过的手机换了一部又一部,唯独这个我拨打过救命电话的手机没还留着。

 

这些都是后话,前话是在我给110打电话之前。我深陷泥土的不远处,有一位中年人在钓鱼,我想找他帮助我,把我拉出来。所以我用几乎颤抖的声音告诉他我的处境,希望他能来帮我一把。可是他看了我一眼,就一直装作没听见,过了半分钟吧,就收拾好渔具离开了河边。这是我在当场能想到的最后一个办法,他的离开,我不得以给110打电话。

 

现在想来,已经不是很害怕了,甚至觉得自己因为这个事情就把第一次给警察叔叔打电话的机会用了,挺喜剧的,也挺欣慰自己没有在慌乱中乱了阵脚。

 

所以,拍照害我不浅,我必须要举着相机,好好拍照才行!
PS:当时从土里出来之后拍了一些照片,以此留作留念。

陷入泥潭的鞋
好大一个坑